西藏珠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員工旺久正在給苦瓜進行人工授粉。記者 賀建明 攝
吃過早飯,收拾妥當,34歲的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巴扎鄉查吾沖村村民普赤一家三口便與城里的“上班族”一樣,準備去上班。
普赤一家上班的公司是珠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她已經在這里工作了4年?!拔覀兠咳嗣吭驴梢阅玫?000元的基本工資,根據所在大棚的蔬菜收益還有績效工資?!逼粘嗾f。
不離鄉不離土,普赤一家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就業,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家庭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2017年,普赤家花10多萬元購置了一輛家用小轎車;2018年,花費30多萬元翻蓋了住房,現在家里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等電器一應俱全。
在家門口就業,既沒耽擱普赤照顧家里的兩個孩子,也沒荒廢家中的20多畝青稞地?!膀T電瓶車從家到蔬菜大棚只需5分鐘,不耽誤接送孩子上幼兒園和回家做飯?,F在青稞從種植到收割都是機械化,以前需要大半個月才能度過的農忙時期,現在利用幾個中午就可以完成播種、收割,很方便!”普赤說,自己最初到蔬菜大棚打工其實是抵觸的?!?017年,公司流轉村里的土地建設蔬菜溫室大棚,縣鄉干部還到村里動員大家到蔬菜大棚打工,學習種菜技術??墒卟酥挥懈浇呐韨}村種得多,技術好不好學,干了活能不能拿到錢,大家心里都有顧慮?!?/p>
在縣鄉干部的引導鼓勵下,普赤還是加入了學習種菜的隊伍。經過一段時間,她發現只要用心跟著技術員學習,要掌握蔬菜種植技術也不難。從最初的土培到如今的水培、人工授粉……普赤掌握的種植技術種類越來越多、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普赤說:“我現在挺喜歡蔬菜大棚里的工作,風吹不著、雨淋不到,看著自己栽下的一株株蔬菜幼苗長大、開花、結果,我很開心?!?/p>
曾經,白朗縣群眾以種植青稞為主,餐桌上的蔬菜多為土豆、蘿卜、白菜老三樣。隨著蔬菜種植的蓬勃發展,大家的飲食結構也正在發生改變,普赤家的餐桌早已豐富起來。她說:“我每天都會采摘一些自己種植的蔬菜回家食用,以前只能吃蘿卜白菜,現在西紅柿、黃瓜、青椒、苦瓜等都是我們家餐桌上的常見菜,蔬菜種類豐富后,家里人的健康狀況也有了很大改善。參與蔬菜種植不僅讓我的腰包鼓了起來,也讓家人的身體更健康了?!?/p>
1998年,在山東濟南援藏干部的幫助下,白朗縣開始建設大棚,試種蔬菜。白朗縣委書記陳昊說,到2015年,白朗蔬菜種植雖然有了一定規模,但總體上仍然偏小偏散,缺乏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優質經營主體。為此,2016年,白朗縣干部請來中國農科院、山東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為白朗的蔬菜產業“把脈”。同時,白朗縣將培育本土企業和招商引資并舉,西藏珠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本土企業得以成長,山東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上海孫橋溢佳農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落戶白朗。
借助蔬菜產業,白朗縣把貧困群眾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不斷建立綠色蔬菜產業和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像普赤這樣的白朗農民在保留傳統種植方式的基礎上,正在慢慢轉變為蔬菜產業鏈上的職業工人。
陳昊表示,蔬菜產業已經成為白朗縣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全縣7000多戶中有3200多戶直接參與到蔬菜產業中,全縣蔬菜種植面積已經從最初的0.3畝發展到1.44萬畝,今年產值預計可達2.6億元。3200戶群眾僅靠蔬菜產業,戶均年增收達1萬元以上。2017年白朗縣就在西藏縣(區)中較早完成了脫貧摘帽任務。